鼻子總是堵堵的,除了過敏以外,還要警惕另一種可能——鼻息肉。每年4月份的第二個星期六,是全國愛鼻日。你關注過你的鼻子嗎?
過敏VS鼻息肉 傻傻分不清?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竇黏膜的常見慢性疾病,是極度水腫的鼻腔或鼻竇黏膜形成的單發或多發表面光滑、灰白色類似于荔枝樣半透明的新生物。
過敏還是鼻息肉,我們要如何搞清楚鼻子堵的罪魁禍首到底是誰?不同于普通鼻腔黏膜,鼻息肉的自我收縮能力差,一旦鼻息肉形成,出現的鼻塞常常是持續性的。如果說短時間內出現鼻塞癥狀,且一天當中沒有任何改善時,我們就要考慮不是單純的過敏或急慢性鼻炎所致,而是可能鼻腔內出現腫物,這時候就需要到醫院進一步檢查明確了。
過敏竟是鼻息肉的催化劑
鼻息肉屬于常見病多發病,發病率一般為1%至4%,發病人群多見于40歲以上人群,男性多見。由于鼻息肉常常和慢性鼻竇炎同時存在,所以在臨床工作中多以統計慢性鼻竇炎的發病率為主,在我國總體患病率為8%,其中北京4.18%、廣州8.44%、成都9.38%。
鼻息肉的主要致病因素還未完全明確,過敏因素、感染性因素、嗜酸性粒細胞和細胞因子與鼻息肉的發病緊密相關。
有研究顯示,過敏性鼻炎尤其是常年性過敏性鼻炎在鼻竇炎、鼻息肉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鼻息肉患者大多并發慢性鼻竇炎,鼻竇口阻塞會導致慢性鼻竇炎,進而引發鼻腔黏膜的變化,刺激鼻息肉的形成。
另外,嗜酸性粒細胞和某些細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形成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成人的鼻息肉常與慢性鼻-鼻竇炎、哮喘和阿司匹林敏感相關。部分鼻息肉患者人群合并有變態反應性鼻炎或變應性真菌性鼻-鼻竇炎。
小小鼻息肉值當手術嗎?
目前針對鼻息肉的治療,主要采用以鼻用糖皮質激素為代表的藥物治療和內鏡鼻竇手術相結合的綜合治療方式。
鼻用糖皮質激素主要適用于初發較小息肉、鼻息肉手術圍手術期,或伴有明顯過敏因素者。
對于大多數鼻息肉,特別是多發和復發性鼻息肉,可引起鼻氣道充血或阻塞、黏稠的分泌物和嗅覺喪失等癥狀,藥物治療很難使這類息肉縮小甚至消失,則需要內鏡鼻竇手術切除。這也是為什么在門診上一旦檢查出鼻息肉后建議手術治療的原因。
手術切除鼻息肉只是治療鼻息肉的一部分。手術主要是切除息肉解除鼻塞癥狀,術后的定期內鏡隨訪和綜合治療是鼻息肉治療成功的關鍵。
手術后要積極使用生理性海鹽水沖洗鼻腔,可以保持鼻腔內清潔,預防鼻腔內粘連。術后堅持使用鼻用糖皮質激素噴劑噴鼻,可減輕術腔黏膜水腫,有效抑制鼻息肉肉芽或囊泡的發生,有助于鼻腔黏膜的修復。
術后要遵從醫生建議定期復查,復查時間一般需要持續3-6個月,對于容易復發的鼻息肉則需要堅持復查時間更久一些。
復發率可達四成 怎么破?
手術可以暫時緩解癥狀,但如果單純手術干預,息肉往往在數月到數年內復發。鼻息肉術后的復發率遠超過術者和患者的期望,可高達15%~40%,給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負擔。
因此,術后必須對基礎病因進行持續的內科治療,包括鼻內使用皮質類固醇、變應原免疫治療(如果適合)、抗白三烯治療,以及每日鼻竇沖洗等。
首先,術后防止鼻腔粘連,有效的鼻腔沖洗是一項重要治療措施。其次,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是鼻竇炎鼻息肉的一大特征,術后使用抗過敏藥物是治療和預防鼻息肉復發的重要治療措施。
再次,有些檢測指標可以預測鼻息肉術后復發的幾率,如外周血嗜酸性粒細胞計數、鼻息肉組織病理性類型、鼻竇CT檢查等。這些指標可以指導我們在鼻息肉術后進行精準治療,有利于減少鼻息肉的復發問題。
文/秦賀 (北京清華長庚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