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與三九貼有什么關聯,它們又是怎樣相互作用的,你知道嗎?想要明白三伏貼與三九貼的機理,那就需要從天人合一講起。中醫認為天人合一,二者是不可割裂的,這個觀點真是極其高超,非常具有震撼性的觀點。幾千年來確實也證實了這一點。天人合一的一個重要體現是“七損八益”,七損八益來源于《黃帝內經 陰陽應象大論》。陰陽應象大論中,黃帝問:調此二者(二者指陰陽),奈何?岐伯曰: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大體意思是,黃帝問歧伯怎么調陰陽,歧伯說能知七損八益,就可以調節陰陽,不知道這個道理,那就出現早衰之象。七損八益非常重要,這是宇宙自然規律,能順其這個規律就會長壽,如果逆其這個規律必然早衰,因此必須弄明白什么是七損八益,三伏貼與三九貼的秘密也與此有關。每天的陰陽運行離不開七損八益原則,每年的陰陽運行也同樣離不開七損八益原則,乃至整個人生的陰陽軌跡也是七損八益原則。那么,七是什么,八又是什么呢,自古各家解釋很多,我們一起看一下。
明代著名醫家張介賓、李中梓,清代著名醫家張志聰都認為七和八代表陰陽,七是少陽數,因此代表陽,八是少陰數,因此代表陰。但張介賓與李中梓的觀點是陽不宜消,陰不宜長。清代著名醫家張志聰卻認為陽常有余,陰常不足,總之這三位認為七是陽,八是陰。唐代著名醫學家王冰認為,七損是女子月經至,八益是男子精氣益。日本醫學家丹波元簡認為女子一七至四七為四益,五七至七七為三損。男子一八至四八為四益,五八至八八為四損。合起來為七損八益。
針對上述觀點,我認為如果七八是陰陽的話,這對實操并沒有太大作用,反而丹波元簡的觀點更有實際意義,但他觀點也只解釋了人生陰陽軌跡的七損八益原則,對于每天以及每年的七損八益原則卻無法解釋。弄清七損八益非常重要,因為人之所以能健康長壽需要遵循七損八益原則才可以。損和益的意思,很容易就能明白,關鍵是這個七與八是指的什么。
清七與八,首先要引入后天八卦圖(看上圖)。離為火,離也代表正南方,六經中為少陽樞,四季中為夏天,一天中為午時。三伏貼也叫天灸,是利用夏天陽氣最旺的時候貼敷三伏貼,可以利用夏天之陽助力三伏貼除濕拔寒、健脾益氣、疏通經絡、調理痹癥。使用三伏貼為離九時間段,也是就是夏季,通過整個夏天的調理,許多人到了秋冬天呼吸系統疾病不易復發了,體抗力提升了,感冒也不易出現了。因為秋季是陽氣開始收斂的季節,天令的陽氣正常收斂后,通過三伏貼的調理人體與天同步,應收已收,此時人與天同頻就不容易生病。這也是三伏貼稱為天灸的原因,因為它可以調理人體與天同步。
下個階段到了兌七(看上圖),兌為金,兌也代表西方,六經中為陽明闔,四季中為秋季,一天中為午后。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仲景先生治療陽明癥的藥取名白虎湯的用意,陽明燥金屬于西方,白虎也是指的西方,因此治療陽明證取名為白虎湯。講到這里,大家應該明白“七”代表什么了。七是指的兌七,那么七為什么要損呢。兌為西方金,季節屬于秋季,秋季陽氣收斂,金也有肅殺、收斂之意,這不難理解“損”是收斂之意。七損的意義一下就明了了,一天中的七損是下午把一天的陽氣收斂的階段。一年中的七損是秋季把一年的陽氣收斂的階段,也就秋收的開始。人生中的七損是壯年以后把人生的陽氣收斂。三伏貼從宏觀上講,就是通過夏天的調理,讓人與天同頻,助力一年中的七損時節能夠更好的收斂起來,以達到人天合一,疾病不生。
看上圖,坎為水,坎也代表正北方,六經中為少陰樞,四季中為冬天,一天中為子時。冬至為一陽生,也是三九貼正式開貼的時間點。冬至過后緊接著就到了艮八階段,此時正是陽氣微微發生的階段,需要好好的養護,去補益一點靈陽,自古冬至吃水餃,吃羊肉湯等,目的就是助力陽氣發生,三九貼也是出于這個目的運應而生。八益的意思,現在也基本明確了,八益是艮八階段,陽氣剛剛萌發,需要好好保護。一天中的八益是子時剛過,古人養生有四個時辰非常重視,子午卯酉這個四個時辰非常特別,其中子時尤其重要,就是因為子時是一天中陽氣開始生發的時間,這個時間打坐修行進步會很快,但現代人不行了,因為現代人普遍睡眠時間太晚,很多子時還沒睡覺,這時體內活子時就啟動不了,無法與天相應,所以很難利用子時打坐修行,但道理是不變的,一天中的八益就是此刻,在艮位,子時剛過。一年中的八益是冬至剛過,總之,八益是陽氣剛剛發生的時候,所以需要好好維護保任。一天中的八益保任好,一天的生發力量就有保障。一年中的八益保任好,那么全年的生發力量就有保障。三九貼便是助力一年的八益。
看上圖,夏天用了三伏貼,到了秋季就有充分的收斂力量,到了冬季才能有藏的能量。冬天用了三九貼,到了春季才能更好的生發,到了夏天才能更好的生長,一年四季才能良好的往復循環下去。從六經來看,三伏貼作用于少陽樞,三九貼作用于少陰樞,二樞恰好是陰陽轉換節點的樞紐,三伏貼與三九貼搭配使用,就像太極圖兩端的平衡力,也可以說是劃船的左右槳,同時使用才能使船體平安直行。
因此,三伏貼與三九貼要搭配使用,這樣才能使一年四季有良好運轉的動力,就像歧伯說的,能知七損八益,則二者可調,不知用此,則早衰之節也。